作者: 來源: 牡丹晚報 發表時間: 2025-06-09 09:38
□陳啟銀
人到中年,常用“上有老,下有小”來形容自己的階段性處境。言下之意,正處在人生承上啟下、左顧右盼的重要節點上:上有長輩要孝敬和照顧,下有兒女要撫養,左右還有親友要關照和聯系,前后還有自己的前途要考慮,千絲萬縷。動之一點,牽引一片,擔子重,責任多,壓力大,各種考驗往往超出預料之外不斷疊加發酵。
身為節點,該怎么做才對呢?我覺得《圍爐夜話》有句話說得很有道理:“守身不敢妄為,恐貽羞于父母;創業還需深慮,恐貽害于子孫。”字面意思講的是一個人謹守自己的行為,而不胡作非為,就是怕自己的不良行為會使父母蒙羞;開創事業之時,也一定要深思熟慮,權衡得失,以免危害到子孫后代。應該說還要考慮朋友、同事、對所在領域的影響等,說話做事不能光顧眼前痛快、自己舒服,還要看看對周邊和長遠有什么影響。
對得起父母,是子女應當確立的基本理念。小時候和小伙伴一起玩,最大的忌諱就是對別人的父母說大不敬的話,不少的沖突和矛盾由此而生。不讓別人說自己父母的壞話、維護名譽等,是“守身思父母”的樸素情感,也讓我明白,長大后要為父母爭光、不能為父母抹黑,在心里要有所敬畏。現在有的企業甚至把員工對待父母的態度,作為考察對企業忠誠度的重要方法,就是基于對自己的父母都不負責任,怎么可能對企業負責的考慮。做好自己的事,盡到自己的責,修好自己的德,就是對父母盡孝、為父母爭光。
一個人要成就一番事業絕非易事,其難,就難在風險挑戰,追求的目標越高,要做的創新性事項越多,風險自然就越大;難在資源有限的制約,誰也不會輕易把人財物投給新人;難在未知因素,所有創業誰也不敢保證一定成功,弄不好就會傾家蕩產等。但不管多難,都不能畢其功于一役,不能只顧眼前、不管以后,只顧自己、不管后代。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,具有承上啟下、前后貫通、左右延伸的作用。對子孫后代的影響,不僅要關注有形的資源、生態等,也要關注無形的信譽、精神等方面。
每個人在單位、社會、組織中,都是一個節點,都有必須完成的使命。連點成線強不強,連線成網好不好,連網成片和不和,都取決于每個節點吸取什么能量,向上下、前后、左右傳遞釋放什么能量。
到底是“結”還是“節”?我覺得“結”是糾纏在一起,里面是實的、生硬,比較被動,很難有作為;結是交叉點或標記,能量只有存儲、難以流動。而“節”是一個階段,是一種匯聚和發散,里面有空間、能變化,允許自由發揮,要主動很多;節具有處理能力,能量既可存儲又可自由流動。
詩云:“輸一滴以益大海,捧一塵而培須彌。雖無補于高深,庶善鉆于乳酪。”哪怕渺小到一滴水,卑微到一塵埃,也要有“益大海”“培須彌”的精神。再小的節點也有使命,也可以有選擇、有作為。
當好節點不能回避。以自己為圓心,把自己這個節點建設好,加強正能量的吸收、釋放和傳導,就可以對上告慰父母,對下福蔭子孫后代,對外對得起親朋好友和同事,對內無愧于心,做人做事干干凈凈、亮亮堂堂。